HTC 自製介面的影片流出了,與 Android 標準介面有些不同。
就像 Linux 發佈套件(Ubuntu, OpenSUSE, RedHat)一樣,當 OS 都免費取得時,要與其他廠商作區隔就得在使用介面(3D 效果)、易用性(各式工具,如 PDF Reader、HTC Mail)、特有功能(與 Extrange 整合)等方面來著墨。
HTC 自製介面的影片流出了,與 Android 標準介面有些不同。
就像 Linux 發佈套件(Ubuntu, OpenSUSE, RedHat)一樣,當 OS 都免費取得時,要與其他廠商作區隔就得在使用介面(3D 效果)、易用性(各式工具,如 PDF Reader、HTC Mail)、特有功能(與 Extrange 整合)等方面來著墨。
Android 系統改版相當快,使用者拿到的手機上往往也搭載著不同版本的 Android 系統。當我們用到新版本 SDK 所提供的功能時,也代表我們放棄了所有使用舊版本 OS 的使用者。為了讓最多的使用者能用上我們所寫的應用程式,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讓應用程式做到向下相容。
那麼我們最好向下相容到那個版本的 SDK 哩?簡單的答案是:
在 2010 年以前,以 SDK 1.1 為基礎來開發可以享受到最新版的開發工具的便利,同時也可以支援最多使用者。
若只要寫供中文版手機使用的應用程式,則可以直接基於 SDK 1.5 來開發,能使用 SDK 1.5 版的所有功能(因為第一支 Android 中文手機內建的版本就是 1.5 版)。
參考這篇。
AndAppStore 4/7 日起提供非官方的 Android SDK BT 種子下載(需要註冊),有 Windows、Mac、Linux 版本。
在目前非官方 SDK 1.5 上可以看到繁簡體中文支援了,只是目前這個版本 Image 還有些問題,像是不支援網路等功能。
使用這版本的 emulator 前,需要建立一個 avd 模擬器 image 檔案。這表示不像目前模擬器只能換面板,骨子裡是同一台模擬器。SDK 1.5 發佈後,開發時可以自訂現在要模擬的機器是否支援諸如相機、GPS 等特性。也就是新版本在支援模擬多種不同的手機上跨進了一步。
建立方法是在 SDK 的 tools 目錄下執行以下命令:
$ android create avd --target 1 --name cupcake-dev-vm
自訂完手機模擬器 image 檔案 avd 後,就可以啟動 emulator
emulator -avd cupcake-dev-vm
PS: 還好書裡面有先見之明,全使用 Eclipse 來操作,而不是用 terminal 來控制模擬器或編譯 Android 應用程式,不然馬上就包很大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