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 posts tagged with "NS3"

View All Tags

· 2 min read

前篇 中提到模擬程式跑完會產生 trace (.tr) 檔。這幾天再仔細看了一下,模擬程式跑完竟然也會產生 .pcap 檔!

pcap 封包檔案是用來紀錄網路封包的格式。這個檔案格式可以使用 tcpdump 或是圖形介面的 wireshark 等工具開啟,從除錯的角度上來看,因為有一些現成封包分析工具可用來分析 pcap 封包檔,因此比起 .tr 檔更容易分析。對熟悉網路開發的人來說,pcap 讓人有從真實網路抓封包的錯覺 :D

一打開 pcap 封包,NS-3 目前的優缺點就無所遁形:

優點:

1. 封包格式參照真實封包定義,擴充性佳

缺點:

1. 封包目前只支援 IP, UDP, 沒有 mac 層支援 2. 沒計算 checksum (計較起來這其實不算缺點,沒有那個做網路模擬的還真的去算 checksum)

另外 NS-3 還比較差的一點是目前的拓樸描述還蠻醜的,宣告一個網路節點會用到這種鬼語法:

Ptr[node] n0 = Create[internetnode] (); 相對 8 月中預計發佈的 3.0.5 版中可使用的 Python script 版本宣告則是: n0 = ns.MakeInterNetNode () 同樣的 simple-p2p 拓樸,Python 版的可能是因為加入較少與實做相關的 code 所以比較好理解. 擁有較好可讀性的 Python script 應該是個學習網路模擬的好幫手 :D

· 3 min read

NS-3? 跟 PS3 沒關係 NS (Network Simulator)-3 是已經主宰網路模擬界多年的 NS2 的繼任者。原來 NS-3 早已悄悄上路。值得花點時間來瞧瞧 NS-3 有什麼改進.

初接觸的感覺還不錯,NS-3 有個比 NS2 規範多的網站, 拿掉 otcl 介面描述語言,使用 C++ 模組化元件並直接用 C++ 來描述拓樸,有公開可參與的程式碼,有定期的版本發佈規劃, 而且有 Python Binding (用 Python script 來描述拓樸,與控制模擬的互動) 的規劃!

有 Python Binding 這件事其實看了他們的網站並不那麼意外. NS-3 專案程式碼用 mercurial 管理 (用 python 寫的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 所以程式碼可以用 "hg clone http://http://code.nsnam.org/ns-3-dev/" 抓下來. 預設的編譯程式是一般比較少聽過的 scons, 而在版本發佈規劃中不久就要以另一套 waf 來取代原本的 scons. scons 跟 waf 都是 Python 版的 "better Make" 程式. 總之原本 Makefile 要用 shell script 寫的地方,都改用 python script 來撰寫,可讀性較佳之外還可以用到 Python 語言的所有功能.

就 NS-3 模組本身而言,NS-3 去掉了 NS-2 中 討人厭的 使用 otcl 描述模型的方式,改成直接用 C++ 描述之後,安裝上簡單了不少,也不用多學一門沒啥用途的語言. C++ 讓多數基本網路元件可以重用,像以前各個模組會 "綁版本" 的情形應可降低很多.

目前還在開發中的 Python Binding 讓 網路模型也可以用 Python 描述, 晚上編譯完還沒意識到如何使用 Python 版。不過編好的 C++ 版一執行就跑出熟悉的 .tr 檔還是蠻有親切感的.

目前 NS-3 的核心網路元件還不多 (不過 node 終於可以有真的 IP 位址了 XD), 範例較少是比較可惜的。看看這情形要多久才能改善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