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具箱裡包含各種日常攜帶品 (EDC) 與 日常服務 (EDS),這邊整理了我目前和過去使用的工具紀錄。
49 posts tagged with "life"
View All Tags這一年的投資 (2022)
遠端工作四年多,少了通勤,卻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出門走走。且隨著世界的變化,未來的趨勢,我也開始嘗試許多不同的敗家投資。
雖然以下內容看似都是在花錢,但內在的邏輯是:身邊圍繞著自己喜歡的人事物,讓你每次接觸時都感到愉悅。常保身心健康也是對自己,對家人最好的投資。
此外,我覺得並不是買下來的東西才是投資。 有些東西你沒有購買,但是你也投資了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查看,最後得出不購買的決定。 這些都是投資的過程。
上年度的回顧直接更新在這一年的投資 (2021)。
拿筆電到戶外工作
無意間看到在Facebook 社團中討論到在戶外拿筆電工作。我今年開始剛好有做一些嘗試,分享一下心得。
在戶外無法像平常的辦公環境,對於生產力多少有減損,因此要選擇手上沒有急事,或是不需全用電腦(如要閱讀書籍 / 文件)的時候嘗試,這樣才不會在嘗試不順利時急得跳腳。
為了要在戶外也能順利工作,也需要思考所需的工具。
在用具準備上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工作用品、安坐與三防 (防曬、防蚊、防雨)。
日常攜帶品(EDC)與日常服務(EDS)
自去年開始注意到可以模組化地整理日常攜帶品後 (Everyday Carry),也據此陸續調整手邊的工具,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也留意到實體工具也需要搭配規劃順手的攜帶 (Carry) 方式與收納 (Storage) 空間。
在考慮將 2022 的工具箱分享依照日常情境,分別整理「外出攜帶品」、「家用品」,並繼續思考「日常服務 (Every Day Service)」、「日常自動化」等部分。
台灣城市 Emoji
在程式設計這塊早已有人就將提交程式的說明 Emoji 化,並做成網站提倡 https://gitmoji.dev/
去年參加 g0v 活動時,構想是否在三個關鍵字自介之外,搭配隨處易得的 Emoji, 讓線上社群得以透過查看對方提供的一些語意化 Emoji 來大致理解彼此,以期在更容易溝通的同時,也為合作注入一點樂趣。
以下是構想的一些代表台灣城市的 Emoji:
- 新 🚄 (
新
幹線) - 北 🥂 (
杯
諧音) - 基 🐔 (基隆古稱
雞
籠) - 桃 🍑 (
桃
子) - 竹 🎋 (
竹
子) - 苗 🌱 (樹
苗
) - 中 🀄 (麻將
中
) - 彰 🧘 (八卦山大佛 形象)
- 投 🤾 (手球
投
擲) - 高 🐻 (
熊
諧音) - 屏 🦚 (孔雀開
屏
) - 宜 1️⃣ (
1
諧音) - 花 🌸 (
花
瓣) - 東 ↘️ (位置)
- 金 ⛩ (
門
) - 馬 🏇 (
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