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8 posts tagged with "life"

View All Tags

· 6 min read

先記錄下來手邊使用的工具,才有機會從繁雜中歸納出簡單的使用規則。

20111年時紀錄了一次當時的個人工具箱,2016 年開始再次紀錄自己手邊工具箱的改變,後來漸漸變成了常規文章 2 3 4 5 6 7 🤹。

主要裝備

  • 💻 Apple Macbook Pro 13 (2018), i5 16GB RAM,作業系統:10.14.6

  • 📱 Zenfone 5, Android 9(Pie), Snapdragon 636, 6.2" Super IPS

  • 🎧 Jabra Elite 65t (備用:Sony WI-1000 降噪耳機)

· 6 min read

先記錄下來手邊使用的工具,才有機會從繁雜中歸納出簡單的使用規則。

20111年時紀錄了一次當時的個人工具箱,2016 年開始再次紀錄自己手邊工具箱的改變,後來漸漸變成了常規文章 2 3 [^4 ][^5 ]6🤹。

主要裝備

  • 💻 Dell XPS 13 (8550), i7 4GHz x4, 8GB RAM, 13.3" LCD,作業系統:Elementary OS + Windows

  • 📱 Zenfone 5, Android 9(Pie), Snapdragon 636, 6.2" Super IPS

  • 🎧 Jabra Elite 65t (備用:Sony WI-1000 降噪耳機):

🚶‍♂️ 外出攜帶

  • 💻 Dell XPS 13 (8550)
  • 📱 Zenfone 5
  • 🔌 小米 45W 電源
  • 🖱 羅技 M720 滑鼠
  • 🎧 Jabra Elite 65t
  • USB C/Micro USB 雙頭轉接線

🏠 家

  • 🔌 小米 45W 電源
  • 🖱羅技 M720 滑鼠
  • 📦 Synology NAS: 電影,影集,照片,資料備份
  • 備用:🖥️ 24" LCD
  • 備用:⌨️ 羅技 K375s 鍵盤
  • 備用:💡 Yeelight LED 燈泡
  • 備用:🕶️ Oculus Go: 看影片
  • 備用 💻 Macbook Air 13", 2012 年版
  • 備用 📙 Kindle Voyage

和上一季相比的改變:

主力用💻 Dell XPS 13" 搭配🖱羅技 M720 滑鼠。現在幾乎不坐在 LCD 前。同時,因為筆電儲存 256GB 分作兩半其實不是很夠用的緣故,作業系統也只留下了 Elementary OS。

現在的工作型態比較常在家或外出到定點工作,和上一季最大的改變就是使用🔌 小米 45W 電源來取代 XPS 的電源線和 Switch 的電源線。小米 45W 電源可為💻 筆電與 🎮Nintendo Switch 供電,省下帶兩大塊電源線的麻煩。再加帶很久以前買的 5000mAh 小米電源和 USB C/Micro USB 雙頭轉接線,可解決大部分手機 / 耳機的充電問題。

考慮買一顆紫米 10 15000mAh,這樣一顆就可為筆電 / 遊戲機 / 手機 / 耳機,這樣平時出門都不用帶電源線了。(但其實平常也不會帶遊戲機,換 15000mAh 似乎要帶的更重 XD)

graph LR LCD -- DVI --- Notebook LCD -- HDMI --- hub{HDMI Hub} hub --- ns[Nintendo Switch]

⌨️ 羅技 K375s 鍵盤與🖱羅技 M720 滑鼠,兩者特點都是同時支援使用 USB 或藍牙控制設備,讓我可以用一套鍵鼠控制多種設備。

🕸️ 網站工具

設計工具

  • 螢幕動畫錄製: Peek(Linux), 備用 Recordit(Mac)
  • 心智圖:Coggle, 備用 XMind

開發工具

  • 編輯器:VS Code
    • Blank Line at the End
    • Diff Tool
    • EditorConfig for VSCode
    • Guides: more guide line
    • GitLens: more git info
    • Settings Sync
    • solidity
    • Trailing Spaces
  • 版本控制:git
  • 套件管理:apt (Linux), nvm, yarn, Chocolatey(windows)
  • 🛎️ 專注工具:🍅 Rush (蕃茄鐘)

若需要在 Windows 上開發,能用 Chocolatey 處理的就用 Chocolatey 處理。

娛樂工具

  • 🎮Nintendo Switch
  • 🕶️ Oculus Go (少用)
  • 🎮Steam /vlc (少用)

因為攜帶便利,現在主要只玩 NS 上的遊戲。Steam 上看到喜歡的遊戲,也盡量等 NS 上出了再買。

📱 Android 手機應用

  • 🕸️ 瀏覽器:Brave
  • 🔔 網頁更新通知:Web Alert
  • 📰 閱讀:Feedly, Readmoo, Pocket
  • ✉️ 信箱:Inbox, Gmail
  • 🗺️ 地圖:Google 地圖
  • 記事:Keep
  • 內建相機,內建時鐘
  • 相簿:內建相簿,Google 相簿,Dropbox
  • 社交:Facebook, LINE, Twitter (網頁版)
  • 待辦事項:Todoist
  • 🔐 密碼管理:Bitwarden,Duo Mobile(2 步驟認證)
  • 📺 線上影片:Youtube
  • 音樂:Spotify
  • 有聲書:Audible, Podcast Addict
  • 🚶‍♂️ 健康:小米運動,Pokemon Go, 7Min workout
  • 🕰️ 時間紀錄: SaveMyTime

手機瀏覽器改使用 Brave。記帳改使用實體筆記本紀錄。完整的實體筆記配置

其他工具

  • 旅遊:Google 翻譯,TripAdvisor
  • 影片播放:MX Player, DS video
  • 記錄看書狀況:Readmoo 分享書
  • 線上學習:Udemy, EggHead.io (網頁版)
  • IFTTT
  • 💳街口支付

Reference

· 5 min read

先記錄下來手邊使用的工具,才有機會從繁雜中歸納出簡單的使用規則。

20111年時紀錄了一次當時的個人工具箱,2016 年開始再次紀錄自己手邊工具箱的改變2 3 4🤹。 今年初工作上有了變化,也將家中的環境與筆記工具包含進配置列表中。

主要裝備

  • 💻 Dell XPS 13 (8550), Windows 10, i7 4GHz x4, 8GB RAM, 13.3" LCD,作業系統:Elementary OS + Windows
  • 📱 One Plus 3, Android, 6GB RAM, 5.5" AMOLED
  • 🎧 Sony WI-1000 降噪耳機

🏠 家

  • 🖥️ 24" LCD
  • ⌨️ 羅技 K375s 鍵盤
  • 🖱 羅技 M720 滑鼠
  • 📦 Synology NAS: 電影,影集,照片,資料備份
  • 💡 Yeelight LED 燈泡
  • 🕶️ Oculus Go: 看影片
  • 備用 💻 Macbook Air 13", 2012 年版
  • 備用 📺 Chromecast 一代
  • 備用 🔈 Echodot
  • 備用 Respberry Pi 3
  • 備用 📙 Kindle Voyage

和上一季相比的改變:

主力用💻 Dell XPS 13",家中添購了一台🖥️ 24" LCD 接筆電,搭配 3 轉 1 HDMI Hub,接🎮Nintendo Switch,可滿足影音相關需求。HDMI 設備通電時會自動切換到對應的設備。

還是比較少坐在 LCD 前,因此 Chromecast 用很少,另購入 Oculus Go 看影片 / Youtube。

graph LR LCD -- DVI --- Notebook LCD -- HDMI --- hub{HDMI Hub} hub --- ns[Nintendo Switch] hub --- Chromecast hub --- rpi[Respberry Pi]

⌨️ 羅技 K375s 鍵盤與🖱羅技 M720 滑鼠,兩者特點都是同時支援使用 USB 或藍牙控制設備,讓我可以用一套鍵鼠控制多種設備。

🕸️ 網站工具

設計工具

開發工具

  • 編輯器:VS Code
    • Blank Line at the End
    • Diff Tool
    • EditorConfig for VSCode
    • Go
    • Guides: more guide line
    • GitLens: more git info
    • Python
    • Settings Sync
    • solidity
    • Trailing Spaces
  • 版本控制:git
  • 套件管理:apt (Linux), nvm, yarn, Chocolatey(windows)

若需要在 Windows 上開發,能用 Chocolatey 處理的就用 Chocolatey 處理。

娛樂工具

  • 🎮Nintendo Switch
  • 🕶️ Oculus Go
  • 📺 Chromecast (少用)
  • 🎮Steam /vlc (少用)

因為攜帶便利,現在主要只玩 NS 上的遊戲。Steam 上看到喜歡的遊戲,也盡量等 NS 上出了再買。

📱 Android 手機應用

  • 瀏覽器:Firefox for Android
  • 網頁更新通知:Web Alert
  • 閱讀:Feedly, Readmoo, Pocket
  • 信箱:Inbox, Gmail
  • 地圖:Google 地圖
  • 記事:Keep
  • 內建相機,內建時鐘
  • 相簿:內建相簿,Google 相簿,Dropbox
  • 社交:Facebook, LINE, Twitter
  • 待辦事項:Todoist
  • 密碼管理:Bitwarden
  • 記帳: Toshl
  • 線上影片:Youtube
  • 音樂:豆瓣 FM, Spotify
  • 有聲書:Audible, Podcast Addict
  • 健康:小米運動,Pokemon Go, 7Min workout

工具

  • 2 步驟認證:Duo Mobile
  • 旅遊:Google 翻譯,TripAdvisor
  • 影片播放:MX Player, DS video
  • 記錄看書狀況:Readmoo 分享書
  • 線上學習:Udemy, EggHead.io
  • IFTTT
  • 💳街口支付

筆記工具

  • B5 方格筆記本
  • Storage.it 筆記本封套
  • 搭配 5 隻筆
    • Pilot FRIXION BALL Slim 0.38 藍色筆桿 + 0.5 魔擦筆筆芯
    • Pilot HI-TEC-C coleto 雙色筆桿 + 0.38 紅 / 綠筆芯
    • Pilot FRIXION light 水藍色魔擦螢光筆
    • Pilot FRIXION COLORS 褐,黑色魔擦筆

Reference

· 11 min read

2017 年開始紀錄自己使用的自動化紀錄工具,今年更新。

為什麼要做個人自動化紀錄?

有人會問,Facebook/Twitter 不就可以記錄大小事了嗎?如果會這麼回答,那就實在太天真了😏 。FB 上也許包含了自己覺得值得分享的事,但生活中還有諸多事情值得記錄,而不適合與大眾分享。 擁有自己的一份完整數位化生活記錄,是我持續的個人目標之一。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藉助一些自動化紀錄工具,好讓整個過程變得自然而不困難。

照片自動化備份 📷

  • 360CAM 所拍的相片一律備份到手機
  • Dropbox, 自動從手機上傳照片
  • Google 相簿,充電時自動從手機備份照片到 Google 雲端
  • NAS (Synnalogy), 透過Cloud Sync從 Dropbox 同步照片。
graph LR cam[360 CAM] User -- take photo --> cam User -- take photo --> Phone cam --> Phone Phone -.-> Dropbox Phone -.-> gphoto[Google Photo] Dropbox -.-> NAS

運動自動化紀錄 🚶‍♂️

  • 記步,睡眠紀錄:小米手環 2
  • 體重:小米體重計
graph LR User -- 量體重 --> 小米體重計 小米體脂計 -.-> 小米運動App

現已不再帶小米手環 2,覺得記錄睡眠與步數,並無法改善健康狀況,意義不大。 同時為了降低多走路所需要的意志力,把每日步數改成更容易達成的 300 步,只要開始走,通常都會超過需要的步數。

Update: 四月開始為了減重需要,又再戴起小米手環 2。並將體重計換成體脂計。因應生活型態的改變,行走目標也改為每天 4000 步。


生活事件自動化紀錄

延續用 IFTTT 做自動生活紀錄這篇的思路,我把看過的書籍、電影,喜歡的 Youtube 影片,貼過的文章,每日完成的事項都記錄到 Google 日曆中,以方便之後回顧。

自動閱讀 / 觀看紀錄 📚

對於書籍與電影,我使用 RSS + IFTTT + Google Calendar 來自動紀錄。 當我在豆瓣上修改狀態,豆瓣的 RSS 也跟著改變,這時 IFTTT 會將 RSS 中的新事項紀錄到 Google 日曆上。 對於 Youtube 上 like 的影片,Facebook 或 Twitter 上新貼的文章,也會透過 IFTTT 紀錄到 Google 日曆上。

graph LR User -- add movie --> Douban User -- post --> Blog Blog -.-> RSS Douban -.-> RSS RSS -.-> IFTTT IFTTT -.-> gcal[Google Calendar]

透過 RSS 轉 IFTTT 紀錄

graph LR User -- like --> Youtube User -- post --> Facebook User -- post --> Twitter Youtube -.-> IFTTT Facebook -.-> IFTTT Twitter -.-> IFTTT IFTTT -.-> gcal[Google Calendar]

直接透過 IFTTT 紀錄

自動紀錄每日完成的事項 📓

這部份是自動紀錄的核心。使用 Todoist + IFTTT + Google Calendar 即可達成。 我在 Google Calendar 上使用一個單獨的日曆 (成功日記) 來紀錄每日完成的事項。

graph LR User -- checked --> Todoist Todoist -.-> IFTTT IFTTT -.-> gcal[Google Calendar]

If task completed in Todoist, Then log into Google Calendar

從 Email 新增待辦事項 ✉️

為了更方便地蒐集待辦事項,我參考這份影片 https://youtu.be/V7Dk7pzjJmM?t=11m30s 來將 Todoist#Inbox 設定為 Email 聯絡人,這樣處理 Email 的過程中也能快速地新增待辦事項。

此外也透過 IFTTT,將設為Reference標籤的信件備份到 Evernote 中。

事實上這兩種設定都很少使用。

紀錄看過或待看的網頁 🌐

我會將待看的文章搜集到 Pocket。

除了瀏覽 Facebook 或 Twitter 上的文章,我也使用 Feedly 訂閱一些自己挑選過的網站。並將 Feedly 設定成當我做標記時,就將本篇文章轉存到 Pocket 稍候閱讀列表,我可以掃過 Feedly 列表,標記感興趣的新聞,稍後再到 Pocket 閱讀。

這樣讓我在看到文章連結當下不需急著看完整篇文章,而是在有空閒的時候才閱讀這些文章。

我唯一的待辦事項收件夾是 Todoist,若看到值得閱讀 (紀錄) 的網頁,桌面上我使用瀏覽器的Pocket外掛插件 (Firefox 瀏覽器內建),將待看網頁記錄到 Pocket 中。

若這個網頁非看不可,我會在按下插件時填入一個自訂標籤fox,然後透過 IFTTT,若發現 Pocket 中新增了一筆含fox標籤的網頁,就新建一筆 Todoist 代辦事項。

在手機上就直接使用 Todoist 和 Pocket 等 App 達到一樣的效果。

graph LR Feedly --> Pocket Browser --> addon[Pocket addon + tag] addon --> Pocket pocket -.-> IFTTT IFTTT -.-> Todoist

文章更新時自動提醒 ⏰

有些網站並未提供 RSS 訂閱,手機上我會使用Web Alert來取得網頁更新提醒。

graph LR webalert[Web Alert] --> User User --> Browser

開發工具設定自動備份 ¨

使用 VS Code Settings Sync ,只需剛開始時設定一次,之後可同步各種 VS Code 中的設定與插件。


自動化網站部署 🌐

目前已使用 Github 來放我的個人網站與部落格,透過與 Travis CI 整合,我所修改的任何內容,在幾分鐘之內都會自動部署到網站上。

如何做可參考 Hello Hexo (個人網站自動化部署) 和 Automatically deploy new commit to github pages via Travis CI

graph LR master[Github:master] travis[Travis CI] ghpages[Github:gh-pages] User -- commit --> master master -. auto build .-> travis travis -. auto deploy .-> ghpages

Auto website deploy flow

一些可以直接運作在瀏覽器的專案 (如 BlocklyDuino 和 Saihubot),我會直接將 gh-pages 設為預設分支,所有改動直接 push 到這分支中。這樣一有改動即可在網頁上看到更新成果。


半自動紀錄

半自動工作紀錄 💼

透過翻看 Todoist 或 Google Calendar,我可以輕易地將過去一週達成的事項整理出來,再送 PR 到 Github 上。 也可以說這塊目前只能算半自動化地列出過去事項列表,可以再繼續改進。

定期回顧與整理

我在 Todoist 中增加一個Template項目,裡面放了周檢視 / 月檢視 / 季檢視 / 年檢視樣板,透過重複時間設定,每段時間自動提醒該做檢視了。

撰寫本文的目的之一,也是讓我有回顧我的自動化運作的機會。

照片備份規則

由於 Dropbox 空間有限,會不定期將 Dropbox 上的照片移動到到 NAS 上按年月份分類的photo/資料夾.

我的照片並不算多,但若有出遊的月份通常照片會暴增。所以我的基本備份規則是依年份,並以雙月份命名資料夾,若是當月有重大活動則直接在檔名中標注。 例如 2016 年的照片資料夾裡會有2016_10_11,或是2016_06_london這樣的命名。

在整理照片的時候,每當遇到特別喜歡的,我會另存到 Dropbox 中的一個依年份歸檔的資料夾,例如 2017 年的精彩照片我會另存到 dropbox/spot/2017資料夾中,這樣隨時可以找出來欣賞。

另外每年累積的一些螢幕截圖,也放在當年度的screenshots資料夾裡。

清理 RSS Feed

透過 Feedly 訂閱 RSS Feed 太容易,但是不小心每天收到的新聞量就遠高於自己能吸收的量,這時可以到 https://feedly.com/i/organize/my 把那些失效的連結清掉,並快速檢視一下現在仍在訂閱的網站,是否還對這些主題感興趣。

手動紀錄

為了平衡日常太依靠電子產品的趨向,前年開始就嘗試使用實體筆記本作一些紀錄,2018 一月中開始嘗試養成更頻繁地使用實體筆記本的習慣。在幾經調整後,目前我使用 B5 方格筆記本做基礎,搭配不同的魔擦筆來作筆記。實體筆記本的好處是除了一般的紀錄,還可以隨意畫心智圖,黏照片,貼紙,蓋印章等。參考各種筆記術書籍,我在每本筆記本前幾頁會空出索引區,將筆記本內容索引起來,以便之後查找。

暫時還沒想好(也還沒需求)該如何數位化。

參考資料

· 5 min read

先記錄下來手邊使用的工具,才有機會從繁雜中歸納出簡單的使用規則。

20111年時紀錄了一次當時的個人工具箱,2016 年開始再次紀錄自己手邊工具箱的改變2 3 4🤹。 今年初工作上有了變化,也將家中的環境包含進配置列表中。

主要裝備

  • 💻 Dell XPS 13 (8550), Windows 10, i7 4GHz x4, 8GB RAM, 13.3" LCD,作業系統:Elementary OS + Windows
  • 📱 One Plus 3, Android, 6GB RAM, 5.5" AMOLED
  • 🎧 Sony WI-1000 降噪耳機

  • 🖥️ 24" LCD
  • ⌨️ 羅技 K375s 鍵盤
  • 🖱 羅技 M720 滑鼠
  • 📦 Synology NAS: 電影,影集,照片,資料備份
  • 💡 Yeelight LED 燈泡
  • 備用 💻 Macbook Air 13", 2012 年版
  • 備用 📺 Chromecast 一代
  • 備用 🔈 Echodot
  • 備用 Respberry Pi 3
  • 備用 📙 Kindle Voyage

和去年相比的改變:

主力用💻 Dell XPS 13",家中添購了一台🖥️ 24" LCD 接筆電,搭配 3 轉 1 HDMI Hub,接🎮Nintendo Switch, Chromecast, Respberry Pi,可滿足影音相關需求。HDMI 設備通電時會自動切換到對應的設備。

graph LR LCD -- DVI --- Notebook LCD -- HDMI --- hub{HDMI Hub} hub --- ns[Nintendo Switch] hub --- Chromecast hub --- rpi[Respberry Pi]

上次記錄前即開始使用的⌨️ 羅技 K375s 鍵盤與🖱羅技 M720 滑鼠,兩者特點都是同時支援使用 USB 或藍牙控制設備,讓我可以用一套鍵鼠控制多種設備。

🕸️ 網站工具

設計工具

開發工具

  • 編輯器:VS Code
    • Blank Line at the End
    • Diff Tool
    • EditorConfig for VSCode
    • Go
    • Guides: more guide line
    • GitLens: more git info
    • Python
    • Settings Sync
    • solidity
    • Trailing Spaces
  • 版本控制:git
  • 套件管理:apt (Linux), nvm, yarn, Chocolatey(windows)

若需要在 Windows 上開發,能用 Chocolatey 處理的就用 Chocolatey 處理。

娛樂工具

  • 🎮Nintendo Switch
  • 📺 Chromecast (少用)
  • 🎮Steam /vlc (少用)

因為攜帶便利,現在主要只玩 NS 上的遊戲。Steam 上看到喜歡的遊戲,也盡量等 NS 上出了再買。

📱 Android 手機應用

  • 瀏覽器:Firefox for Android
  • 網頁更新通知:Web Alert
  • 閱讀:Feedly, Readmoo
  • 稍候閱讀:Pocket
  • 信箱:Inbox, Gmail
  • 地圖:Google 地圖
  • 記事:Keep
  • 內建相機,內建時鐘
  • 相簿:內建相簿,Google 相簿,Dropbox
  • 社交:Facebook, LINE, Twitter
  • 待辦事項:Todoist
  • 密碼管理:Bitwarden
  • 記帳: Toshl
  • 線上影片:Youtube
  • 有聲書:Audible
  • 音樂:豆瓣 FM
  • 健康:小米運動,Pokemon Go, 7Min workout

工具

  • 2 步驟認證:Duo Mobile
  • 旅遊:Google 翻譯,TripAdvisor
  • 影片播放:MX Player, DS video
  • 記錄看書狀況:Readmoo 分享書
  • 線上學習:Udemy, EggHead.io
  • IFTTT
  • 💳街口支付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