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4 posts tagged with "web"

View All Tags

· One min read

參加活動時分享了近期使用 Docusaurus 架站的簡報

對於有經驗的開發者,Docusaurus 可以解決架站 / 技術文件分享的問題。 但是對於沒有經驗的一般人,Docusaurus 需要從使用命令行開始就能勸退不少人。 也許可以維護一個產生好的 github repo,讓一般人透過 fork 網站 + 線上編輯來建立第一個網站?🤔

3/17 更新

為了更容易上手,簡化了在本地設定的部分。透過 Github 可以直接 Fork 一個網站,線上編輯後,Github Actions 會開始編譯並部署到 gh-pages 目錄。

· 13 min read

2017 年開始紀錄自己使用的自動化紀錄工具。今年的自動化程度其實退步了不少,主要是一些以前依賴的第三方服務如 Anobii (不維護) 或豆瓣 (要實名認證) 都紛紛出現了問題。用一年下來,Joplin 確實解決了我隨時筆記與累積的問題。

為什麼要做個人自動化紀錄?

有人會問,Facebook/Twitter 不就可以記錄大小事了嗎?如果會這麼回答,那就實在太天真了😏 。FB 上也許包含了自己覺得值得分享的事,但生活中還有諸多事情值得記錄,而不適合與大眾分享。

或是想整理過去公開紀錄,造訪過去使用過的社交平台(Plurk, Google+, Blogger)已非常難以找出過去的隨筆或評論。

擁有自己的一份完整數位化生活記錄,是我持續的個人目標之一。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藉助一些自動化紀錄工具,好讓整個過程變得自然而不困難。

· 12 min read

2017 年開始紀錄自己使用的自動化紀錄工具。

為什麼要做個人自動化紀錄?

有人會問,Facebook/Twitter 不就可以記錄大小事了嗎?如果會這麼回答,那就實在太天真了😏 。FB 上也許包含了自己覺得值得分享的事,但生活中還有諸多事情值得記錄,而不適合與大眾分享。

或是想整理過去公開紀錄,造訪過去使用過的社交平台(Plurk, Google+, Blogger)已非常難以找出過去的隨筆或評論。

擁有自己的一份完整數位化生活記錄,是我持續的個人目標之一。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藉助一些自動化紀錄工具,好讓整個過程變得自然而不困難。

· 11 min read

2017/9/22 我和 Ricky Chien 在台灣第一次舉辦的Mozilla Developer Conference中,一起為大家介紹 Firefox 開發者工具,也就是 Devtools 的近期進展和新功能7

Devtools 架構的大幅改進,是過去一年中所有 Devtools 貢獻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在這講題中,我們可以看到 Devtools 如何持續改進,並提供各種新的工具,讓開發網頁的過程變得更有效率。

透過在 Firefox 57 新版的統一選單介面上開啟 Web Developer Tool,我們可以開啟 Devtools 的各種工具分頁分頁 (Panel)。

Devtools 簡單來說,就是各式各樣網頁開發者工具的集合。這些工具以一個個分頁(Panel)的形式組織在開發者工具區域中,我們稱這個區域為Toolbox,也就是工具箱

Devtools 的過去

Devtools 的前身叫做 Firebug1。在 2006 年時,Firefox 的創始者之一 Joe Hewitt 寫出了 Firebug 這個 Firefox 的網頁開發工具 addon2。 使用者可以利用它除錯、編輯、刪改任何網站的 CSS、HTML、DOM 與 JavaScript。也可以透過 addon 再次擴展它的功能。現在各家瀏覽器的網頁開發者工具都參考了 Firebug 功能。

過去的 Web 相關技術遠遠沒有今天成熟,Mozilla 發明了一些特有的技術 (XUL, XBL) 來製作瀏覽器的介面與呼叫特殊的 API (Addon API) 來和作業系統互動。因為原有的 addon 架構無法支援 FIrefox 新的多執行緒 (multiple process) 架構,因此 2016 年 Firebug 開發團隊決定將 Firebug 直接整合進 Devtools 中3,原有的 Firebug 開發團隊也大多加入了 Firefox Devtools 團隊繼續貢獻,也因此我和 Ricky 有了和原 Firebug 維護者 Honza 直接共事的機會,在過去半年中我們合作開發 Network Monitor,透過 Daily Meeting 同步進度,也在合作的過程中得到許多難得的經驗。

Devtools 的現在

Devtools 繼承 Firebug 的開發目標,也就是協助網頁開發者更有效率的製作網站。同時作為網頁開發者工具,我們希望開發者工具工具本身,也能用和網頁開發者使用的排版與框架來撰寫。

於是在 Mozilla Web Summit,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成果。我們已經在使用 HTML 和 Web Standard API 來製作 Devtools 開發者工具!

使用 HTML 與 Web Standard API 只是第一步。我們進一步評估,選用了 React 和 Redux 作為前端 UI 介面與狀態管理框架。經過 react 改寫後,我們有了可在不同工具間中重用的元件庫。透過 redux,每個工具也都有了清晰的 App 狀態管理機制。

我們將許多 Devtools 核心的專案放到 Github 上以方便開發者,並且將可以重用的元件,放到 Devtools-Core 專案中,將可以獨立運作的Debugger.htmlPerf.html專案也放到 Github 上,讓參與專案變得更容易。

如果想開發自己所需的的開發者工具。現在也可以使用 Web Extension API 來製作新的開發者工具面板。面板中也可以重用Devtools-Core專案提供的 React 介面元件,更快地打造自己的開發者工具。

使用者介面的改進

Firefox 57 上的 Devtools 分頁變得更美觀了。當然這些都已包成 React component,喜歡還可以拿去用。

對於新配色的選擇,我們的 UX 團隊有做過可用性 (Assessibility) 測試5。即使是辨色有障礙的人,也可以容易地分辨不同色塊的差異。

Inspector 工具的改進

Inspector 工具是最常被使用的開發者工具。透過 Inspector,可以查看或修改 HTML。選到任一個 Element 時,可以查看並修改這個 Element 目前所有套用的 Style。

透過重構 Inspector,我們把原本使用的 XUL 與 addon SDK 替換為 HTML 和 web API。並使用 React + Redux 來組織程式的內部架構。

在整理所有 devtools 新增功能的時候,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 "Find Useless Rules" 這個超實用的功能。

過去在 Inspector 裡只會在不合法的樣式旁顯示警告標誌,現在我們也會在「合法,但無用」的樣式旁也顯示警告標誌。 比如在 grid 或 flex layout 中使用 float 屬性的話沒有作用,Inspector 就會在 float 屬性旁顯示警告標誌。

此外,Inspector 的 Box Model 會列出所有影響的這個元件位置,大小,或形狀的屬性。透過新的 box model 介面,可以更容易地查看並調整上下左右 position 參數,快速地將版面調整到理想狀態。

Firefox Devtools 也是最先支援 Grid Layout 4的開發者工具。我們可以看到,在 Rules side panel 中的任何修改,都會直接反映到頁面上。

在 Layout Side panel 上會列出了頁面上所有的 Grid Layout。右側則可以選擇要顯示輔助線號碼,區塊名稱,或是要不要延長 Grid 格線以便排版。

不僅如此,在畫面上也可以見到,開發者也可以在 Layout Side panel 中快速的查看對應的網格。我們可以透過這些選項更好地查看頁面上的 Grid Layout。

Web Console

Web Console 應該是 Javascript 開發者最常用的網頁工具吧。除了查看頁面上的 Javascript 錯誤,印 log 外,Web Console 可以即時執行 javascript,或是存取頁面上的 Global Object。

去年 Web Console 也經過改寫。使用 React + Redux 來組織程式的內部架構。

我們在 console 中可以即時執行 javascript 並取得執行結果。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變數,無論是 boolean, array, object 都會用 Object logs 來顯示。

在 rewrite web console 的過程中,我們也將 Object logs 包裝起來變成一個可以重用的 React Component。

這個元件被大量地運用在 Debugger, Network 等其他 panel 上。

如果你想要開發自己的開發者工具或剛好需要類似的元件,reps 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或是透過npm install devtools-reps命令來安裝到你的專案中。

https://github.com/devtools-html/devtools-core/tree/master/packages/devtools-reps#readme

Web console 近期也透過 tree 和 reps 元件,支援了 console group 功能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API/Console/group

現在透過 web console 實驗 XMLHTTPRequest 或 fetch 時,也可以透過 HTTP inspector 來即時查看 http request 的內容。整套 HTTP inspector 元件是來自 Network Monitor,只經過一點點修改就能完整套用。因此在 web console 中可以直接看到與在 network panel 中一樣的資訊,非常方便。

Perf.html 網頁效能監測工具

最後我想介紹的是 Perf.html 這套工具。

要提升網頁的效能是相當考驗技術的。 透過 profiling,也就是量測的結果,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找出網頁效能的瓶頸並做出針對性地改善。perf.html 就是這樣的量測工具。

去年 perf.html 也經過改寫。使用 React + Redux 來組織程式的內部架構。有自己的網頁,可以脫離 devtools 獨立運作。程式碼 host 在 github 上。

perf.html 使用前需先到網站上安裝 addon,在要量測前後按下 start/stop,就可以得到量測的 profile。

perf.html 最棒的點是,量測好的 profile 可以透過 addon 直接上傳到網站上,我們是在一般網站的介面上查看量測的結果。可以直接分享這個網址,或是標註出關注的時間區間後分享。和其他人一起 trace 效能瓶頸。

經過 photon 更新後,perf.html 介面風格將變得更加簡潔,配色變得更大膽,用起來更舒服。

以上是我分享的部分。若您對 Devtools 感興趣,可以到firefox-dev.tools網站查看所有與 Firefox Devtools 相關的資訊。

參考資料

· 11 min read

2017 年開始紀錄自己使用的自動化紀錄工具,今年更新。

為什麼要做個人自動化紀錄?

有人會問,Facebook/Twitter 不就可以記錄大小事了嗎?如果會這麼回答,那就實在太天真了😏 。FB 上也許包含了自己覺得值得分享的事,但生活中還有諸多事情值得記錄,而不適合與大眾分享。 擁有自己的一份完整數位化生活記錄,是我持續的個人目標之一。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藉助一些自動化紀錄工具,好讓整個過程變得自然而不困難。

照片自動化備份 📷

  • 360CAM 所拍的相片一律備份到手機
  • Dropbox, 自動從手機上傳照片
  • Google 相簿,充電時自動從手機備份照片到 Google 雲端
  • NAS (Synnalogy), 透過Cloud Sync從 Dropbox 同步照片。
graph LR cam[360 CAM] User -- take photo --> cam User -- take photo --> Phone cam --> Phone Phone -.-> Dropbox Phone -.-> gphoto[Google Photo] Dropbox -.-> NAS

運動自動化紀錄 🚶‍♂️

  • 記步,睡眠紀錄:小米手環 2
  • 體重:小米體重計
graph LR User -- 量體重 --> 小米體重計 小米體脂計 -.-> 小米運動App

現已不再帶小米手環 2,覺得記錄睡眠與步數,並無法改善健康狀況,意義不大。 同時為了降低多走路所需要的意志力,把每日步數改成更容易達成的 300 步,只要開始走,通常都會超過需要的步數。

Update: 四月開始為了減重需要,又再戴起小米手環 2。並將體重計換成體脂計。因應生活型態的改變,行走目標也改為每天 4000 步。


生活事件自動化紀錄

延續用 IFTTT 做自動生活紀錄這篇的思路,我把看過的書籍、電影,喜歡的 Youtube 影片,貼過的文章,每日完成的事項都記錄到 Google 日曆中,以方便之後回顧。

自動閱讀 / 觀看紀錄 📚

對於書籍與電影,我使用 RSS + IFTTT + Google Calendar 來自動紀錄。 當我在豆瓣上修改狀態,豆瓣的 RSS 也跟著改變,這時 IFTTT 會將 RSS 中的新事項紀錄到 Google 日曆上。 對於 Youtube 上 like 的影片,Facebook 或 Twitter 上新貼的文章,也會透過 IFTTT 紀錄到 Google 日曆上。

graph LR User -- add movie --> Douban User -- post --> Blog Blog -.-> RSS Douban -.-> RSS RSS -.-> IFTTT IFTTT -.-> gcal[Google Calendar]

透過 RSS 轉 IFTTT 紀錄

graph LR User -- like --> Youtube User -- post --> Facebook User -- post --> Twitter Youtube -.-> IFTTT Facebook -.-> IFTTT Twitter -.-> IFTTT IFTTT -.-> gcal[Google Calendar]

直接透過 IFTTT 紀錄

自動紀錄每日完成的事項 📓

這部份是自動紀錄的核心。使用 Todoist + IFTTT + Google Calendar 即可達成。 我在 Google Calendar 上使用一個單獨的日曆 (成功日記) 來紀錄每日完成的事項。

graph LR User -- checked --> Todoist Todoist -.-> IFTTT IFTTT -.-> gcal[Google Calendar]

If task completed in Todoist, Then log into Google Calendar

從 Email 新增待辦事項 ✉️

為了更方便地蒐集待辦事項,我參考這份影片 https://youtu.be/V7Dk7pzjJmM?t=11m30s 來將 Todoist#Inbox 設定為 Email 聯絡人,這樣處理 Email 的過程中也能快速地新增待辦事項。

此外也透過 IFTTT,將設為Reference標籤的信件備份到 Evernote 中。

事實上這兩種設定都很少使用。

紀錄看過或待看的網頁 🌐

我會將待看的文章搜集到 Pocket。

除了瀏覽 Facebook 或 Twitter 上的文章,我也使用 Feedly 訂閱一些自己挑選過的網站。並將 Feedly 設定成當我做標記時,就將本篇文章轉存到 Pocket 稍候閱讀列表,我可以掃過 Feedly 列表,標記感興趣的新聞,稍後再到 Pocket 閱讀。

這樣讓我在看到文章連結當下不需急著看完整篇文章,而是在有空閒的時候才閱讀這些文章。

我唯一的待辦事項收件夾是 Todoist,若看到值得閱讀 (紀錄) 的網頁,桌面上我使用瀏覽器的Pocket外掛插件 (Firefox 瀏覽器內建),將待看網頁記錄到 Pocket 中。

若這個網頁非看不可,我會在按下插件時填入一個自訂標籤fox,然後透過 IFTTT,若發現 Pocket 中新增了一筆含fox標籤的網頁,就新建一筆 Todoist 代辦事項。

在手機上就直接使用 Todoist 和 Pocket 等 App 達到一樣的效果。

graph LR Feedly --> Pocket Browser --> addon[Pocket addon + tag] addon --> Pocket pocket -.-> IFTTT IFTTT -.-> Todoist

文章更新時自動提醒 ⏰

有些網站並未提供 RSS 訂閱,手機上我會使用Web Alert來取得網頁更新提醒。

graph LR webalert[Web Alert] --> User User --> Browser

開發工具設定自動備份 ¨

使用 VS Code Settings Sync ,只需剛開始時設定一次,之後可同步各種 VS Code 中的設定與插件。


自動化網站部署 🌐

目前已使用 Github 來放我的個人網站與部落格,透過與 Travis CI 整合,我所修改的任何內容,在幾分鐘之內都會自動部署到網站上。

如何做可參考 Hello Hexo (個人網站自動化部署) 和 Automatically deploy new commit to github pages via Travis CI

graph LR master[Github:master] travis[Travis CI] ghpages[Github:gh-pages] User -- commit --> master master -. auto build .-> travis travis -. auto deploy .-> ghpages

Auto website deploy flow

一些可以直接運作在瀏覽器的專案 (如 BlocklyDuino 和 Saihubot),我會直接將 gh-pages 設為預設分支,所有改動直接 push 到這分支中。這樣一有改動即可在網頁上看到更新成果。


半自動紀錄

半自動工作紀錄 💼

透過翻看 Todoist 或 Google Calendar,我可以輕易地將過去一週達成的事項整理出來,再送 PR 到 Github 上。 也可以說這塊目前只能算半自動化地列出過去事項列表,可以再繼續改進。

定期回顧與整理

我在 Todoist 中增加一個Template項目,裡面放了周檢視 / 月檢視 / 季檢視 / 年檢視樣板,透過重複時間設定,每段時間自動提醒該做檢視了。

撰寫本文的目的之一,也是讓我有回顧我的自動化運作的機會。

照片備份規則

由於 Dropbox 空間有限,會不定期將 Dropbox 上的照片移動到到 NAS 上按年月份分類的photo/資料夾.

我的照片並不算多,但若有出遊的月份通常照片會暴增。所以我的基本備份規則是依年份,並以雙月份命名資料夾,若是當月有重大活動則直接在檔名中標注。 例如 2016 年的照片資料夾裡會有2016_10_11,或是2016_06_london這樣的命名。

在整理照片的時候,每當遇到特別喜歡的,我會另存到 Dropbox 中的一個依年份歸檔的資料夾,例如 2017 年的精彩照片我會另存到 dropbox/spot/2017資料夾中,這樣隨時可以找出來欣賞。

另外每年累積的一些螢幕截圖,也放在當年度的screenshots資料夾裡。

清理 RSS Feed

透過 Feedly 訂閱 RSS Feed 太容易,但是不小心每天收到的新聞量就遠高於自己能吸收的量,這時可以到 https://feedly.com/i/organize/my 把那些失效的連結清掉,並快速檢視一下現在仍在訂閱的網站,是否還對這些主題感興趣。

手動紀錄

為了平衡日常太依靠電子產品的趨向,前年開始就嘗試使用實體筆記本作一些紀錄,2018 一月中開始嘗試養成更頻繁地使用實體筆記本的習慣。在幾經調整後,目前我使用 B5 方格筆記本做基礎,搭配不同的魔擦筆來作筆記。實體筆記本的好處是除了一般的紀錄,還可以隨意畫心智圖,黏照片,貼紙,蓋印章等。參考各種筆記術書籍,我在每本筆記本前幾頁會空出索引區,將筆記本內容索引起來,以便之後查找。

暫時還沒想好(也還沒需求)該如何數位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