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3 min read

上週 Google 釋出了 Android 2.3 版 SDK 與開發工具,2.3 版新增了 SIP 協定以支援網路語音通訊;支援更多種感測器 (sensor),並支援了 "xlarge"(7 吋 +) 大小的螢幕,讓 Android 系統適用於更多種類的設備。

開發工具的部分也做了許多更新,在 AVD Manager 的畫面裡,各種函式庫又區分地更細了,而且第一次加入除了 Google 之外的 Third Party API (Samsung Galaxy)。對用的到的開發者來說這是一個進步,也顯示了 Android OS 確實不只是 Google 一家在玩而已,而是背後有OHA聯盟廠商的支援。從工程師的角度來看這個安裝工具也越來越正規化(與版本不直接相關的功能都可以拆成不同安裝包)了。但對新手來說卻是越來越不清楚第一次安裝時應該選些什麼來裝。 相信如果 ADT 的開發哲學沒有改變的話,這個安裝開發工具過程變得越來越複雜的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

大部分開發工具的修改對使用 Eclipse+ADT 的開發者來講沒什麼明顯差別,影響比較大的卻是使用命令行來編譯程式的開發者。原本在 tools 資料夾下的命令都轉到 platform-tools 資料夾下,而且編譯 release 版本時預設會使用 proguard 來預做程式碼混淆的動作,省下開發者不少功夫。對原本就在使用命令行工具來編譯程式的開發者來說,需要一些修改才能順利編譯。

· One min read

「提問的智慧 (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是由知名黑客 Eric S. Raymond 所撰寫,被廣泛轉錄,可以很容易地透過 Google 搜尋到。

花了一整天把 Eric S. Raymond 的 ' 提問的智慧 ' 中文版修訂到和原文一樣的 3.6 版 (上一版正體中文是 2001 年 D.H.Grand 翻譯的),翻譯的過程中也參考了簡體中文版的翻譯。

先做成 Android App, 等有空再來弄個網站放內文以供連結吧... 網站版文件也已放到 GoogleCode

Market 連結

QRCode

· One min read

但這是 Internet 對我們未來生活真正的影響嗎?我覺得不是。 如果我們著眼於大眾,就會發現真正大的影響還沒有開始。

如果 Internet 的意義確如 Bill Gates 說的 "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 (彈指間立得訊息),我們就該進一步追問大眾平日最多的「訊息行為」是什麼?

想想看,普通老百姓最常見的「訊息行為」是不是「買東西」和「看電視看報紙」呢?這裡我們才看到一個新技術與生活型態的未來。 -- 詹宏志,E 時代,1999

· 2 min read

豐田採取的是剔除每次到生產線場所發現的浪費,再重新調整佈署的生產方式。 剔除浪費使流程更順暢之後,再回到現場去看,又會發現不同的浪費之處。每去一次就設立新的標準以避免浪費,這就是豐田的「改善」方式。

「浪費會以不同的形態出現。浪費是會進化的。」一旦剔除了浪費之處,它就會以不同的形態再度出現。豐田採行的就是將進化的浪費再次摘除的作法。不斷重複這種過程,就會創造出更好的環境,這就是豐田的「改善」方式。 --規劃力 寫程式時做「重構」的目的,和在生產線上做「改善」的目標,不也是一致的嗎?